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CSR)?
★廣義來說,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是指企業除了追求股東(stockholders)的最大利益外,還必須同時兼顧到其他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權益,包括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與環境等。
★回溯至19世紀,當時普遍將投入社會公益視為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然而隨著政府角色逐漸式微,跨國企業全球興起,企業被認定該負起更多社會責任,如回饋參與社會發展及納稅負擔國家建設等。
如今,企業能否同時擔負起經濟責任、環保責任和社會責任這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s),已經成為判斷現代企業經營有沒有符合CSR的標準。
CSR主要包括下面幾項議題:
❶員工權益與人權
❷消費者權益
❸股東權益、經營資訊揭露及公司治理
❹環保
❺社區參與
❻供應商關係
❼遵守政策法令
不同企業關注的CSR面向
★不同企業關注的CSR面向,往往跟誰是「利害關係人」有關;對「利害關係人」所要承擔的責任,又常因產業別、國情、文化、企業規模不同而不同。
★一般而言,企業在評估利害關係人對象上,常以風險高低來評估,也就是說,會對公司營運影響最大的,就是重要利害關係人。
CSR關注的面向舉例:
─ 對傳統製造業的紡織成衣業而言,因為產業特性是勞力密集,最擔心發生罷工,勞資問題會是主要議題;
─對化工產業來講,汙染和安全可能是企業經營的最大挑戰,環境保護和安全衛生就是關鍵議題;
─對B2B(企業對企業)的產業如電腦製造業來說,上下游的緊密配合是競爭的關鍵,因此供應鏈關係非常重要。
建立良好的勞資關係,為什麼是CSR很重要的一環?
員工是企業重要的資產。員工跟企業間存在聘雇的契約關係,各有其權利和義務。像公司對員工的期待,除了工作能力,還包括誠信、忠誠度等工作態度。
然而,忠誠度不是光憑薪水就可以買到,企業必須善待員工,取得對方的信任,才能換取員工的忠誠度。
除了薪資和福利,還有工作環境、學習成長機會、發展前景,以及工作尊嚴和自主性等。
如果企業無法滿足這些需求,人才會產生流動,增加企業的招募和訓練成本,並造成經驗無法累積等問題。
員工雖是企業的資產,但不是企業的奴隸,因此企業除了要遵守國家法令規定的勞工保護和福利措施外,也應該尊重員工的人權,包括兩性平權、原住民生存權、免於暴政壓迫的自由、同性戀權、殘障權和言論自由等。
為什麼企業對環境保護也要盡一份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的環境責任面向,可以分為內部環境責任與外部環境責任。
前者指的是,企業在生產製造過程中,要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量,並減少汙染排放與廢棄物的產生,以降低對自然環境的衝擊。
一般而言,企業在節能、減廢上的投資,既有利於企業、也有利於環境永續發展,可說是雙贏,對獲利能力與企業競爭力都很有幫助。
至於CSR的外部環境責任,則強調企業應該自覺身為全球環境的一員,對生產銷售過程中消耗的資源與產生汙染所導致的環境衝擊(如有害廢棄物,空氣及水汙染問題),有可能跨越國境而成為國際環境問題,應該要勇於承擔並積極回應。透過及早行動(early action),避免發生不可回復的傷害。
根據「全球盟約指引」(Guide to Global Compact)的建議,企業應體認以下的事實:
1.預防雖會產生機會成本與執行成本,但事後補救環境損害所耗費的成本(如汙染處理、企業形象的損害等)將更高。
2.改善企業的環境績效,意味著財務風險降低及報酬率增加,這已成為資本市場評估企業風險與表現的標準之一,而且愈來愈重要。
3.企業研發、投資對環境友善的產品,有助於確保其長期競爭優勢與市場獲利能力。
CSR與「供應鏈管理」為何息息相關?
所謂「供應鏈」,指的是眾多不同性質公司間的相互關係。
企業經營難免會直接或間接受到供應商的影響,像處於供應鏈下游的公司,很可能要承擔上游公司不當行為的後果,如使用童工或製造方式對環境造成汙染等,都讓供應鏈環節中下游的企業,很難置身事外。
尤其當企業跨足跨國性的生產投資行為時,其責任範圍已不局限於本身的經營運作,還必須同時對其全球價值鏈中其他上游廠商的行為準則與執行情況負責。
當企業的角色已由傳統的生產者轉移為投資者、採購者與管理者時,必須優先關注的議題,已從對價格、品質及服務標準的重視,逐漸擴大到對當地國的社會及環境法規標準與法律責任的重視。
目前國際的焦點多集中在供應鏈標準(supply chain standards)或行為準則的建立。例如,在歐盟,由政府主管機關與企業聯合推動的「整合性產品政策」(integrated product policy, IPP),就是希望將產品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可能產生的社會及環境衝擊,落實在要求供應鏈持續改善環境績效。
另外,還有採產業聯盟方式,共同研訂各方均可接受的監督機制。例如,化學業的「責任照顧(Responsible Care)計畫」、美國的公平勞工協會(Fair Labor Association)與「道德貿易倡議」(Ethical Trading Initiative)等。
2004年10月,IBM、DELL和HP聯合向世界發布「社會及環境責任作業準則」,後來許多科技大廠也同步跟進,成為第一宗電子業供應鏈管理的CSR規範。
SA 8000 與RBA及BSCI 之比較
條文內容 | SA 8000 | RBA | BSCI | 備註 |
1.童工與未成年工 | ● | ● | ● | |
2.強迫與強制性勞動 | ● | ● | ● | |
3.健康與安全 | ● | ● | ● | 危害鑑別風險評估 |
4.不歧視 | ● | ● | ● | |
5.結社自由與集體談判權利 | ● | ● | ● | |
6.懲戒性措施 | ● | ● | ● | |
7.工作時間 | ● | ● | ● | |
8.薪酬 | ● | ● | ● | |
9.管理系統 | ● | ● | ● | |
環境篇 RBA C.1~C.8 | ▲ | ● | ▲ | BSCI危害物管控 |
道德篇 RBA D.1~D.8 | ● | ▲ | BSCI要求廉潔經營 | |
RBA E.4 風險評價與管理 | ● | 道德/勞工實踐風險評估 |
永通可為企業提供之加值輔導:
一、建立社會責任管理制度
‧ 一階文件-社會責任管理手冊
‧ 二階文件-管理作業程序/辦法
‧ 三階文件-作業標準
‧ 四階文件-表單
二、協助取得SA 8000國際驗證
三、協助養成專業的SA 8000 管理代表,始能全盤掌控系統運作。
四、有效建立及維持SA 8000管理系統,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形象,符合社會需求。
五、養成輔導上、下游廠商企業社會責任能力。
輔導認證流程
第一階段【輔導準備】
1. 輔導合約簽訂
2. 現有廠區診斷
3. 成立 SA 8000 推動小組
4. 條文及SA 8000教育訓練
第二階段【系統建置】
5.SA 8000系統規劃整合
6. 程序 / 辦法編製
7. SA 8000手冊編製
8. 作業指導書編製
9. 表單彙整
第三階段【 推動展開】
10. 文件系統說明會宣導
11. 全面試行實施
12. 各階文件試行後檢討修訂
13. 內部稽核
14. SA 8000管理審查
第四階段【驗證作業與頒證】
15. 提出驗證申請
16. 預評
17. 正評